团委

 ※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通知公告>>正文
天津农学院2023-2024学年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
2024-12-03 14:33  

为全面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党的教育方针,切实做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学习,进一步凸显美育的育人导向,构建美育工作体系,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5〕71号)、《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教体艺〔2019〕2号)及《天津市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若干措施》等文件要求,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将美育工作作为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重要着力点,坚持五育并举,将艺术教育融入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致力于加强公共艺术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认真开展艺术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提高文化艺术素养,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落实情况

(一)完善组织领导与美育工作管理制度

我校始终高度重视美育工作,健全“五育并举”的工作机制,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学校成立“天津农学院美育(艺术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校领导任组长,相关党政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及各二级学院党政负责人为成员,建立契合“三全育人”、“五育并举”理念的美育工作制度,负责把握学校美育发展方向,做好全校美育工作顶层设计,统筹、协调和指导学校美育工作的开展,把美育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落实到教学、管理、服务等各环节,与学生学习、生活紧密结合。下设美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管理与协调日常工作。

建立学校美育工作部门联席会议机制,定期召集相关部门和学院主要负责同志会商美育工作,研究和协调《天津农学院美育工作实施方案》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加强对美育工作的组织指导、考核评估和监督检查,完成天津市高等学校美育工作互学互看检查工作。

(二)完善艺术教育课程设置与教学管理

1.加强艺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通过外部引进、内部提升、社会外聘和实践锻炼等多措并举,加强了艺术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满足了学校艺术教育教学需要。艺术教研室、环境设计系承担全校的公共艺术课程教学任务,本学年,承担各类艺术教育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共31人,其中专职艺术教师10名,兼职艺术教师21名;副教授以上职称5人,讲师及以下26人,分别占专任教师的16.13%和83.87%,具有硕士及上学位的教师27人,占专任教师的87.10%。

2.将公共艺术课程纳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学校将提升艺术审美、艺术美学修养作为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核心内容。2024年上半年,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向教学单位下发《关于修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组织各本科专业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将公共艺术课程纳入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模块,要求非艺术类专业学生须至少修读2学分的艺术类课程方能毕业。

3.开设限定性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程供学生选学

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和市教委要求,学校将《音乐鉴赏》《美术鉴赏》《影视鉴赏》《书法鉴赏》《戏曲鉴赏》等课程设置为公共艺术教育限定性选修课。根据学科专业建设情况、教师研究方向或个人专长,本学年开设《美术》《素描》《钢笔画》《色彩》《大学美育》《手工编制技术》《现代设计艺术赏析》《中国绘画艺术》等40余门美育类公共选修课程。《花卉艺术学》获批天津市通识类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依托超星学习通平台开设《大美三农》《经典影视欣赏与配音》《美食鉴赏与食品创新设计》《中国当代影视文化》《世界著名博物馆艺术经典》《视觉与艺术》《走进故宫》《舌尖上的历史与文化》《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经典影视欣赏与配音》《软笔书法入门》等美育类课程,满足有不同兴趣、不同爱好需求的学生。学生对所开设的美育课程学习兴趣浓厚,参与度高。

(三)注重艺术教育实践活动

1.积极鼓励、支持艺术社团发展

学生社团涵盖自然、人文、棋类、茶艺、舞蹈、美术、话剧、合唱、主持等多个方面,注册人数近两千余人次,定期举办茶艺、朗诵、合唱等相关活动,组织学生参与2024年天津市学校美育实践课堂学校文艺展演竞赛,共有78名学生参与文艺展演,推荐合唱、朗诵、群舞等在内的7个项目参加市级文艺展演展示,3个项目获市级文艺展演三等奖。

2.重点打造精品美育文化活动

打造校园文化节系列精品美育文化活动,开展“我和我求学的城市——思源奋进不负韶华”第八届校园文化节,组织农业工程嘉年华、食品文化节等活动。组织开展“时代交响 美育校园”交响美育百场普及活动,通过交响乐的普及和欣赏,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促进美育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升我校文化氛围,不断提升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3.深入推进美育教育实践活动

每年组织开展美育基层调研、美丽乡村建设、科技支农等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多次在我校美育耕读文化实践基地展开学习交流等实践活动。邀请中国书画报及天津美术学院的专家教授开展文化交流,举办“红旗渠精神永在”暨曲学真红旗渠写生作品展,开设《大美三农》网络美育课程,深化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津沽文化和农耕文化的理解,形成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体意识和文化创新意识。

二、亮点工作

(一)夯实艺术教育质量和师资队伍建设,促进艺术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学校致力于提高艺术教育教师的专业素养,积极倡导专业课程教师参与各类培训活动,持续提升个人美学素养。同时,鼓励教师致力于教育教学研究,积极申请各级各类研究项目。主持在研艺术教育类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5项,主编出版《中国传统插花概述》美育教材1部。教师始终以身作则,积极进行艺术创作,为学生树立了榜样。本学年,学生获第二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花艺赛铜牌、第十二届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第十一届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等省部级以上一、二等奖34项。

(二)着力构建“思源·奋进”文化载体,激发师生强农兴农的使命担当。

持续抓好“思源·奋进”文化建设,以“思源奋进 强我中华”为主题,通过把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与打造“思源·奋进”文化品牌结合,大力开展“思源·奋进”主题升旗仪式、“观影”主题思政课、校园歌手大赛、高雅艺术进校园、新生才艺展等美育活动,官网开设思源奋进专题栏,将“思源·奋进”文化建设融入到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中。

(三)美育与劳育有效融合,深入加强乡村耕读文化美育实践基地建设。

校团委积极组织学生前往乡村耕读文化美育实践基地进行文化学习交流,深化在学生培养,乡村文化振兴方面的合作,先后组织了金句润学子书法比赛、病虫害防治知识普及等活动,深入吕官屯村明德小学进行“思源珍惜每一粒粮食”主题宣讲, 作为协办单位,联合我校离退休工作处与静海区陈官屯镇举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文艺汇演活动,参与“社区青春行动—寸草心”西青区青年志愿者助老活动,并在活动中表演诗朗诵等节目,让天农学子在服务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中,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强化实践学习,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学校将不断强化美育育人功能,进一步深入落实天津市全面实施美育浸润行动路线图,整合校内外美育资源,加强美育教师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学校美育师资水平;充分发挥学校艺术教育精品课程、品牌活动和高水平艺术社团的引领作用;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美育实践活动,将高雅艺术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促进学校的全面发展,达到“以文润校,以美育人”的效果。


关闭窗口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版权所有:共青团天津农学院委员会